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资讯 > 新闻中心 >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故事

湾区知识产权故事|知产小问答

发布日期:2023-03-06 来源: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字体大小:

本期的知产小问答请到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用促进部的袁月老师,请她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

1.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有哪些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是指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比较常见知识产权转化的方式有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

知识产权转让是知识产权所有人将所有权转让给其他人。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将收益与风险完全转至受让人。知识产权转让的特点是交易双方的界限清晰,风险较小。

知识产权许可是知识产权所有人与被许可人签订实施许可合同,缴纳一定的许可使用费后获得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只授权被许可方实施专利技术,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让。许可的优势在于权利人实实在在获得金钱收益,同时,能够继续保有知识产权。

作价入股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重要手段,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将知识产权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取得企业股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同时知识产权也转移到该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可以有效消除投资方对技术成熟度,以及产业化过程中继续进行技术投入的顾虑,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了技术与资本、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2.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工作,专利开放许可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新修订的专利法基于中国国情,也借鉴国外经验,增设开放许可制度,推动专利的实施和运用。

专利开放许可是指权利人在获得专利权后自愿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开放许可声明,明确许可使用费,由国家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在专利开放许可期内,任何人可以按照该专利开放许可的条件实施专利技术成果。

较之以往的专利许可,我们可以将开放许可简单理解为一种“一对多”且快速许可制度。这个制度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促进专利许可信息的对接。它通过许可信息公告,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供需双方对接。

第二,提升专利许可的谈判效率。供需双方可以通过简便的方式来达成许可,免去复杂的谈判环节,降低许可的成本。

第三,降低专利许可的交易风险。开放许可制度建立许可信息披露和纠纷调解机制,被许可人能够事先全面了解许可的条件等相关情况。

2022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广东省是试点省份之一,截止10月24日我省省级专利开放许可发布平台已公开发布792条专利开放许可信息。欢迎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到专利开放许可工作中来。

3.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措施?

自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运用转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作为主要承办单位,成功承办2019、2020两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充分利用知交会这一国际化平台,搭建知识产权转化桥梁,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落地转化,两届知交会促成知识产权意向额229.97亿元,达成含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形式的交易额56亿元。

第二方面是力促专利转化和开放许可。在促进专利转化方面,中心通过知交会平台打造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可转化专利专区,目前已上线来自全国的985件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涉及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内外创新主体。

依托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全国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数据库,目前已有32.03万件专利。

在广州等9个地市开展了11场线专利转化精准对接活动,累计向推荐87项专利技术,覆盖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多措并举激活高校、科研院所“沉睡专利”转化工作。

在推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面,刚刚介绍的省级专利开放许可发布平台,就是我们保护中心建设的,是全省开放许可工作的重要阵地。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中心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推介工作,辅导省内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国企参与专利开放许可工作。

第三方面是深入开展专利估值研究。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无论是刚才谈到的转让、许可或是作价入股,每一种形式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评价。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成熟的价值评价体系,如何判断知识产权的价值一定程度上是制约成果转化的瓶颈。为此,保护中心成立了估值中心,持续开展专利、商标估值模型的探索和智能估值系统建设,三年来累计完成70.7万件专利估值。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转化工作,近五年来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定在3成以上,但仍有大量沉睡专利,促进成果转化之路任重道远。未来保护中心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全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浏览次数:
扫码浏览
手机扫码浏览